汽车频道 > 正文

河北一企业20年演绎不离不弃 被誉“最美国企”
2014-03-09 22:09:51   豫闻网   评论:0

  中新网石家庄3月9日电(陈国林 李洋)近日在河北,一家“特殊”的国企引发关注。这个20年前由职工自筹资金创办的企业,几乎每一步发展都靠职工“集资”,现已发展成为拥有5亿多元固定资产的现代化水务企业。在全国供水企业90%以上亏损的情况下,这家企业却连年盈利,员工连年加薪。最难得的是,在企业面临一次次困难的时候,企业和员工总是不离不弃,在当地被誉为“最美国企”。

  这家企业叫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。中共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在一份调研中表示,这个企业是在“改革中诞生的新型国企”,是在突破行政管理、行业垄断的改革创新中诞生的新生事物,其发展历程和经验做法,给当前国企改革留下诸多启示。河北省委常委、省纪检书记臧胜业,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艾文礼等先后作出批示,希望推广这个企业的经验。

  当记者深入企业采访时,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:“不抛弃、不放弃”。这家公司1994年成立至今,从9个人变成426人,从没把一名职工推向社会,20年恪守“一个都不能丢”。公司总经理林自强说,“员工招进来就是你的孩子,不能日子一紧就把孩子丢掉。是你的孩子你就得养,还要争取抚养好。”

   面对困难:东方不亮西方亮

  38岁的李静谊1997年到石家庄高新区供水排水公司上班,初入职的岗位是污水厂的运行工,但在1998年受“下岗潮”的冲击,公司实行减员增效措施,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她没了岗位,成了转岗人员。

  李静谊说,虽然转岗,但每月有300元的底薪。为了安置全部转岗人员,公司新建了纯净水厂,让这些员工去推销瓶装的矿泉水。

  在推销矿泉水的时候,李静谊认识了一位别的单位下岗的女工,谈话给她带了很大的触动。那位女工在交流中得知,李静谊是转岗人员但人事关系仍放在公司而没有“流放”到人才市场时,很是羡慕。

  李静谊笑着说,人事关系放在单位,就觉得有底气,心里有依靠,自己还是有组织的人,“觉得林总这个大家长,没有丢下我不管。”

  当看到电视剧《士兵突击》里许三多说出那句“不抛弃、不放弃”时,李静谊的心里热乎乎的,林总说过的一些话犹在耳边,“不放弃一个人,不会让孩子没饭吃”,“东方不亮西方亮,一方亮了有饭吃”。

   困难职工:我们知道企业尽力尽心

  1963年出生的周胜,已在该公司供职19个年头,他没有固定的岗位,却属于公司领导的“特殊关照户”。

  周胜说,他在1995年到公司时是管道工,但随后身体的变化不能再从事自己的岗位,“脸上的皮肤失去了温度的调节功能,夏天的时候,脸上的温度和气温是一样的。”

  当林自强知道周胜的情况后,及时给他调整了工作岗位。周胜感慨道:“在别的单位肯定是让你走人,石家庄绝对没有第二家这样的公司。跟着这样的领导干,才会有干劲。”

  张庆和是退伍军人,现年51岁的他已办理了病退手续。他向记者讲述了公司给他的“感动”。1996年12月25日,早上上班时,他突然感觉半个身子麻木,头晕无力。公司立即把他送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,“当时公司没有钱,领导就让财务人员拿着空着数额的支票到医院收费处,告知医院说,需要多少就填多少。”

  当张庆和被诊断为颈椎严重错位、椎管狭窄时,公司又托人联系北医三院,并派车进京。当天去北京的时候,林自强有一个重要的会议要参加,没有一起跟去,但当张庆和手术后被送回病房睁开眼睛时,林自强、王敏学等公司的领导班子一个不落围在身边。当时的情景,让他终生难忘。

  2010年对于张庆和来说,又是一次“劫难”。他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手术,由于病情反复又再次住院。按公司休病假规定,工资就会减少很多,这给他思想上造成了很大负担,他一度想放弃治疗。“没想到公司作为特殊情况处理,给我的工资是按上班时发的。”张庆和说,当接到工会下达的文件时,感情无法用语言表达。

  “80后”刘申是一名复员军人,2006年12月份到该公司参加工作。虽然只工作了几个年头,但见证了公司将职工装在心中的一幕幕。

  刘申说,2008年下半年,面临日益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影响,公司向全体员工承诺不裁员、不降薪。“公司为一些失去岗位的员工专门开设了12门专业技能课程,免费对他们进行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,让他们带薪学习培训,并设立奖学金制度。”这种新颖的方式,让他这个“80后”很开眼。

  在交谈中,刘申给记者讲了一件曾让他很“纳闷”的事情。有一名员工严重违反了规章制度被辞退,但公司考虑到他刚离婚带个孩子,家里还有老父亲要抚养,又给他找了一个临时工作。后来,这名员工干得非常出色,一年后又按程序转为正式工。

  刘申告诉记者,公司的制度必须维护,但又通过其他方式让这名员工“重生”。公司没有像有些企业一样,把员工推向社会,对每名员工都尽了心。

  “一个都不能丢”的底气

  石家庄高新区总工会首任主席高志明回忆,供水排水公司是高新区最早建立工会的企业,也是第一个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的企业。凡遇重大事项,比如集体合同、工资调整等,都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。高志明首先感受到了这个企业的“有难同当”,也因此克服了一个个困难走到今天。

  让石家庄高新区总工会第二任主席王志安感动的是,这个企业每遇到资金困难时,职工们都会积极响应公司号召,帮助企业共渡难关;而当公司暂时没钱给企业开支时,公司领导就是借钱也要按时给职工们发工资。“企业与职工关系如此融洽,这在一般企业很难做到。”

  石家庄高新区总工会现任主席于云川表示,供水排水公司是目前该区唯一的一家“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”、“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”,可以说在各方面都是高新区的一面旗帜。

  资料显示,2004年至今,这个公司已经连续10年为员工加薪,平均年增长幅度达13.3%,截至2014年1月员工年均收入已突破5万元,远高于当地平均水平。

  公司工会主席李庚奎还透露,一般企业的“五险一金”是按政策的下限缴纳,特别是困难企业,但该公司员工的工资构成、“五险一金”都是走的政策上限,从而保证了员工无论在职还是退休,收入都高于同行业普通职工水平。

  “一个都不能丢”、“工资倍增计划”,前提是企业要盈利。作为公益性供水企业,这个公司在行业普遍亏损、又未能享受财政补贴的情况下,钱从哪里来?

  座谈中,该公司副总经理侯旭升表示,就全国供水企业现状而言,单靠供水业务实现盈利目前还不现实。该公司从成立之日起,就将目光放在了产业的上下游。

  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也认为,该企业主动改革,大胆尝试,将城市水务所涉及的供水、排水及污水处理等业务逐步整合在一起,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“靠严格管理、内部挖潜,靠多种经营、以副业养主业,克服种种困难,从而保持盈利”。(完)

责任编辑:lipeisheng  来自:豫闻网综合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沈阳:主城区禁止毛坯房上市
下一篇:王海波:京津冀应首要解决雾霾问题 调整产业结构

分享到: 收藏